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临床类别医师考核内容 一、中医药基本知识 2.五行相生的次序: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 3.五行相克的次序: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。 4.五行与五脏的关系:肝属木,心属火,脾属土,肺属金,肾属水。 5.五脏是指: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。 6.六腑是指:胆、小肠、胃、大肠、膀胱、三焦。 7.奇恒之府包括:脑、髓、骨、脉、胆、女子胞。 (主治液体花开) 8.肝的主要生理功能:主疏泄,主藏血,在志为怒,在液为泪,在体合筋,其华在爪,在窍为目。 9.心的主要生理功能:主血脉,主神志,在志为喜,在液为汗,在体合脉,其华在面,在窍为舌。 10.脾的主要生理功能:主运化,主升清,主统血,在志为思,在液为涎,在体合肌肉、主四肢,在窍为口,其华在唇。 11.肺的主要生理功能:主气,司呼吸,主宣发和肃降,通调水道,朝百脉、主治节,在志为忧,在液为涕,在体合皮、其华在毛,在窍为鼻。 12.肾的主要生理功能:藏精,主生长、发育与生殖,主水,主纳气,在志为恐,在液为唾,在体为骨、主骨生髓,其华在发,在窍为耳及二阴。 13.气的生理功能:推动作用,温煦作用,防御作用,固摄作用,气化作用。 14.气、血、津液的关系:气能生血,气能行血,气能摄血,血为气之母;气能生津,气能行津,气能摂津、津能载气,津血同源。 15.气的运动形式:升、降、出、入。 16.气的分类:元气、宗气,营气,卫气。 17.六淫是指:风、暑、湿、燥、寒、火。 18.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风为阳邪,其性开泄,易袭阳位,风性善行而数变,风为百病之长。 19.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,寒性凝滞,寒性收引。 20.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暑为阳邪,其性炎热,暑性升散,耗气伤津,暑多挟湿。 21.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湿性重浊,湿为阴邪,易阻遏气机,损伤阳气,湿性粘滞,湿性趋下,易袭阴位。 22.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燥性干涩,易伤津液,燥易伤肺。 23.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火热为阳邪,其性炎上,火易耗气伤津,火易生风动血,火易致肿疡。 24.奇经八脉是指:督脉、任脉、冲脉、带脉、阴跷脉、阳跷脉、阴维脉、阳维脉。 25.中医“治未病”包括哪几个方面: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([chài]:病愈)。 二、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1.四逆散:柴胡、枳实、芍药、炙甘草 2.生脉散: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(无脉人) 生脉麦味与人参,保肺生津又提神, 3.四物汤:熟地黄、川芎(xiōng)、当归、芍药 四物汤地芍与芎,营血虚滞此方宗, 4.补阳还五汤:生黄芪、当归尾、赤芍、川芎、地龙、桃仁、红花 补阳还五芪归芎,桃红赤芍加地龙, 5.小柴胡汤:柴胡,黄芩,人参,半夏,甘草,生姜,大枣 小柴胡汤和解功,半夏人参甘草从, 6.血府逐瘀汤:生地黄、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甘草、赤芍、桔梗、枳壳、柴胡、川芎、牛膝 血府当归生地桃,红花赤芍枳壳草, 7.六味地黄丸: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丹皮、泽泻、茯苓 六味地黄益肝肾,山药丹泽萸苓掺, 8.银翘散:金银花、连翘、竹叶、荆芥穗、牛蒡子、豆豉、薄荷、生甘草、桔梗 银翘散主上焦疴,竹叶荆蒡豉薄荷, 9.五苓散:猪苓、泽泻、白术、茯苓、桂枝 五苓散治太阳腑,白术泽泻猪茯苓 10.止嗽散:桔梗、荆芥、紫苑、百部、白前、甘草、陈皮 止嗽散桔草白前,紫菀荆陈百部研 11.四君子汤:人参、茯苓、白术、甘草 四君子汤中和义,参术茯苓甘草比, 12.保和丸:山楂、神曲、半夏、茯苓、陈皮、连翘、炒莱菔子 保和神曲与山楂,陈翘莱菔苓半夏, 13.小承气汤:大黄,厚朴,枳实 14.二陈汤: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炙甘草 二陈汤用半夏陈,苓草梅姜一并存, 二个姓陈的和半夏,局长领着炒姜梅 君药:半夏 臣药:橘红 佐药:茯苓、乌梅 使药:炙甘草调和诸药 15.玉屏风散:生黄芪、白术、防风 玉屏风散少而精,芪术防风鼎足形, 16.小蓟饮子:生地黄、小蓟、滑石、木通、蒲黄、藕节、淡竹叶、当归、山栀子、炙甘草 小蓟饮子藕蒲黄,木通滑石生地藏,归草黑栀淡竹叶,血淋热结服之康。 导赤散——生地黄、木通、淡竹叶、甘草;六一散——滑石、甘草 17.理中丸:人参、干姜、甘草、白术 理中丸主温中阳,人参甘草术干姜, 18.酸枣仁汤:酸枣仁、茯苓、知母、川芎、甘草 酸枣仁汤治失眠,川芎知草茯苓煎, 19.清胃散:生地黄、当归身、牡丹皮、黄连、升麻 清胃散中当归连,生地丹皮升麻全; 20.五味消毒饮:金银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(黄花地丁)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子 五味消毒治诸疔,银花野菊蒲公英 |